查看: 488|回复: 0

再见了!城中村 | 没有“村”的深圳,还是深圳吗?

元汶 发表于 2018-5-28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年之后,面对只存在于城市地名里的“村”,一个新来深圳的年轻人将会想起,那些城市往事里生机勃勃的城中村。
深圳无“村”,这不是危言耸听。曾经“我住在城中村”是一种梦想者的标签,它不光鲜但一定熠熠生辉;可能再往后5年,“我住在城中村”可能会变成一种被动的驱赶,无奈而渺小。
hpwNNO9nZT9tw9oN.jpg
左氏作品 | 摄影:刘晨龙(版权归原著所有)
我们被赶出了城中村
想必这几天,租住在城中村的租客们基本上都收到了一张来自房东的涨租通知吧。但是,对于宝安西乡麻布新村的租客而言,今年的“房东”有点不一样。
麻布新村位于宝安西乡坪洲地铁站附近,直达科技园,车公庙,CBD等上班族聚集的办公区域,所以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和上班族在此扎根。这也让坪洲成为“下一个白石洲”的深漂租房首选目的地。
abuIEoJBK6u8o4dr.jpg
▲对于坪洲的上班族而言,这样堪比春运的早高峰地铁,已经是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深圳某开发商进村收楼了。他们不是要拆除重建,而是要做长租公寓。
据知情人透露,开发商给村里的房东们开出了诱人的价格:东区电梯房70元/㎡,无电梯房55元/㎡;西区电梯房65元/㎡,无电梯房50元/㎡。基本上这个报价与村里平均租金相比,只高不低。而且相比于流动性极强的普通租客,租给宇宙第一房企会让房东更加省时省力省心,可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面对这样诚意满满的报价,不少房东动了心。据村内的管理员证实,东区的几栋楼已经与开发商签订了数年的转租合同。
签订了合同,房东就得按时交楼,所以只能清退租客;没签合同的房东,看到有人高价收楼,自然而然的调整了租金。廉价的没有了,高价的租不起。怪不得在采访中,麻布新村的租客跟圳长直言:我们被赶出城中村了。
qK4Ac96A1911Q61Q.jpg
▲这是麻布新村1200元/月的单间,在深圳已属高性价比。坪洲周边的新房价格已突破70000/平。
未来没有城中村
有人说,假如没有了城中村,那就不会有现在的深圳;也有人说,城中村是深圳必须铲除的“城市毒瘤”。
根据深圳住建局2016年的一项摸底调查,深圳全市范围内的城中村多达1782个,其中的居住人口大约有700万。然而,深圳的常住人口只有1252万(官方数据),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中村中。
“城中村是城还是村?”在前几天的万科业绩发布会现场,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没有住过城中村,没有丢过自行车就不是第一代深圳建设者”。
郁亮表示,目前仍然居住在深圳城中村的800万人口同样为深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龙华坂田一带为例,该地的城中村已经发展成为华为、富士康等新兴制造业的配套基地,进而成为深圳创新制造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部分。
juUJHuj74W4Nlhx5.jpg
▲这是一张深圳城中村村图:标红的村已被纳入万科“万村复苏”的版图,还有更多的城中村未来几年都会“名存实亡”。可点击大图查看
不过只要你仔细查看上图就可以发现,城中村正在消失。
深圳原关内90%以上的城中村,都已进入了城市更新阶段,例如最有名的白石洲旧改、蔡屋围旧改。还有如大冲村这样,已经成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根据最新的深圳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计划5年内拆改20个城中村,让50万人住上新的房子,至少改造出来有20多万套房子。还要通过收购、租赁、改建等方式收储不低于100万套(间)村民自建房或村集体自有物业。同时,包括罗湖、宝安、龙华、龙岗等区都在对区域内的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等措施。万科、华润、深业等在内的开发商已经加入了整治大军,还有魔方公寓等新兴的长租公寓也在村里疯狂拿楼改造。
显而易见,在政府+开发商们的努力下,尽管租金不断上涨,但深圳的城中村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装修更加美观、配套更加完善、消防更加安全。大家也都在期待,深圳或将成为全国最先告别”城中村“的城市。
但没有了城中村,深圳还是深圳吗?
此村非彼村,深圳再无城中村
城中村,字面的意思是“城中有村”,例如岗厦之于CBD,大冲之于科技园,上下沙之于车公庙。
当然最典型要属白石洲与华侨城,一边是10平米月租1000元的握手楼,一边是单价将近10万/平米的豪宅群。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但他们却共享这座城市的各种红利:四通八达的交通、高端丰富的商业、乃至医疗资源、人文建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UamPmL3g6gpHwK3b.jpg
左氏摄影 | 摄影:liyu(版权归原著所有)
放在几年前,每一个来到深圳的深漂都能以极低的成本,通过城中村的方式进入到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尽管生活不会舒适,甚至要在脏乱差中要考虑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至少他们能够留在了深圳。他们在这里每多待一天,就能多一份出人头地的机会。等到功成名就之时,城中村的经历就会成为他们男人的勋章,成为他们鞭策下一批深圳人悬梁刺股的亲身案例。
只是这些成功者忽略了,当时他们是拿着3000元的工资,用800元住在南山福田罗湖的20平米城中村;如今,多少人是拿着6000元不到的工资,花2000元住在宝安龙华龙岗的小单间里。
看看现在,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大冲村、白石洲、上下沙都将很快成为历史的代名词。再过几年,没有多少新深圳人会知道,华润城万象天地原来叫大冲村,京基100原来是蔡屋围村。
另外,宝安龙华龙岗的其他城中村内,大批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正在跟租客疯狂抢楼,他们凭着翻新的装修,宜家淘宝的家具,超前的社交概念,就能轻轻松松的让租金翻倍。然后,付不起租金的租客们要去哪呢?沿着地铁线一路向北到光明沙井,到东莞;沿着高铁线一路向东到坪山、到惠州。
似乎我们都知道城中村改造更新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进步。所以我们默认了这种牺牲的不合理存在,甚至美其名曰是“深圳式的优胜劣汰”
只是这种深圳达尔文主义,无非是赤裸裸的先来后到
消失的城中村精神
我们无法预估以前有多少成功者是从城中村走出来的,只是直到现在,城中村依然在替整个城市担当着“提供廉租住房”的基本服务。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一旦城中村改造之后,城是城,村是村,城中已经再无村。这不止是失去了物理空间的接纳,更是深圳的包容基因正在逐渐消逝。
aP6VuKzzIZ8zuB4k.jpg
左氏作品 | 摄影:李文勇(版权归原著所有)
终有一天,我们会怀念那个深圳城中还有村的年代,以及那个年代下的城中村精神。
世联主席陈劲松曾经说过:一个城市的核心永远不是“物资”,而是“精神”。那什么是深圳精神?我总觉得“深圳精神”就是“城中村”精神
1、“市场化”,不只是“租金”市场化,提供“租”的房子亦市场化;配套市场化,管理亦市场化;
2、“奋斗者为本”,深圳不相信关系,没人会无微不至地关照你,你就要奋斗,因为城中村不相信眼泪;
3、“讲规则”,那么多陌生人“合租”在一套房子里,不讲规则就不行;那么多年轻人因此学会了平等待人、公平处事;
4、“远大理想”,你虽然住在城中村,但抬头就看到几万元一平的高楼大厦,这种激励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
5、“包容底层、向上流动”,大多数年轻人能立足的原因就是活得下来,大多数草根企业是从城中村开始的,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这么多极具竞争力的民企。
前几天,圳长与一个深圳的人生赢家聊天时,他用庆幸的口吻说:“幸好我们那时还有城中村”,然后又叹息的说了句:“如果我是现在来的深圳,我都不知道能在这里撑多久”?
是啊我们只能庆幸,那个年代深圳曾经拥有过这样的城中村。我也相信不用多久,在国际化的深圳,城中村就会变成往事,而非引以为傲的深圳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