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女孩晓慧(化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艾滋病”三个字有关系。
今年3月,她查出携带艾滋病毒。
医院的检查单像个晴天霹雳,把这个女孩彻底打傻。
“我太相信爱情,太相信他了。”
女孩口中的他,就是她的前男友——一个吸毒者。
3年前,一场甜蜜的恋爱改变了她的人生。
2015年,18岁的晓慧独自从湖南老家来到宁波,找到一份酒店前台的工作。
有一次,同事邀请晓慧去一个KTV玩,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大她几岁的男生,对方热情主动,后来她跟男生去酒吧,男生拿出一小袋东西,说这叫冰毒,最时尚最潮的年轻人都在玩,只要试上一点,整个人就会飘起来,什么烦恼都不记得了。
晓慧刚开始是拒绝的,架不住男生一再怂恿,“我们关系这么好,我难道会坑你吗?”在男生的怂恿和酒精的作用下,她壮着胆子试了试,第一次吸毒,吐了一晚上,但吐完以后,她真的感觉自己轻飘飘的……
这之后,男生便经常邀请晓慧一起吸毒,每次,别人吸毒都要给钱,但男生从不肯让晓慧掏钱,慢慢地,男生成了晓慧的男朋友,两人住到了一起。
晓慧说,吸毒的那段时间,她身体的抵抗力差了许多,经常生病,每次生病时,男友就说,要不别再碰(毒品)了,可每当晓慧来了瘾头时,男友都会主动拿出毒品继续让她吸毒。
晓慧很矛盾,这个男人究竟是爱她,还是害她?
独自在外的她,不敢把这一切告诉家人。
在一次警方的检查中,晓慧因尿检呈阳性被处理。“从戒毒所出来后,男友就失去联系了。”说到这里,晓慧摇头苦笑,那时候刚成年,本来人生应该花团锦簇,可她看出去的世界一片惨淡。
今年3月,晓慧和妈妈来杭州散心,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去西湖边看看,就被属地派出所的民警带走送往杭州市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在戒毒所里,她查出了艾滋病。
自己才22岁啊,晓慧彻底崩溃,几次想轻生。
管教日夜守着她,不断告诉她,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晓慧母亲也知道女儿得了艾滋病,在经历最初的无法接受后,老母亲在杭州租了一间旅馆住了下来,定期来戒毒所看女儿:“谁放弃你,妈妈都不会放弃你。”
如今坐在我面前的晓慧,脸色消瘦,面无表情,但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并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宣判。
我安慰她,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你的病会被完全治愈的,她眼眶刷地红了,告别时,突然握住我的手说:“管教也总是跟我谈话,说只要我努力治疗,跟正常人是一样的,将来抗击艾滋病的技术会越来越先进,我一定能治好的,是不是!”
疑问句用的却是确定的语气。
警惕!
很多人“第一口” 是被诱劝的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未戒所”),探访未成年戒毒人员如何在强戒所里摆脱毒品。
数据显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截至2015年不满18岁的吸毒人员比例达1.8%。
未戒所民警袁锦文告诉记者,从许多未成年吸毒人员的经历看,多有相似之处,例如过早辍学进入社会,文化水平很低。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位,离异家庭比较多。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较强,不当交友走入歧途。
“未成年人第一口尝毒多受他人诱导、劝导。”袁警官告诉记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毒圈的特点是“以吸养吸”,这些人诱惑未成年人吸毒,将未成年人发展成毒品下家,用他们的毒资供自己吸毒。
因为未成年人没有收入来源,吸毒的钱主要是偷、借。“偷家里的钱,甚至到社会上去偷。”袁警官说,有一个未成年学员把所有亲戚都借遍了。
家庭的支持对于戒毒的帮助是不是很大?“当然。”袁警官告诉记者,如果有家人支持和帮助,即使复吸,间隔时间也会很长,三、四年不复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