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石化区的‘招商图谱’不错,下次我要带队来学习。”“惠州抓创新力度大,高端产业越来越多。”“惠州生态环境很优越。”……在昨日上午进行的珠三角改革发展工作现场会考察环节,与会人员先后考察了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金山湖公园,纷纷点赞我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新进展、新成效、新亮点,认为“惠州经验”可看、可学、可借鉴。
市区金山湖公园。
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
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
关键词
大项目建设
建“优等生俱乐部”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考察点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
助惠州实现再造一个石化区目标
巨无霸式的塔罐,纵横交错的管线……登上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观景台楼顶俯瞰,一个气势恢宏的石化生产基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岩介绍说,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的重点石化项目,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由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和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生产规模为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和年产乙烯120万吨,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0亿元,年上缴税收120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炼油工程已建成,乙烯工程总体进度完成97.93%。
“整个项目建成后,大亚湾石化区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再造一个石化区的目标,为大亚湾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赵岩说。
举措成效
石化产业发展既注重量的增长又注重质的提升
近年来,大亚湾石化区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目标,以发展炼油、乙烯以及石化深加工产品、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为重点,建“优等生俱乐部”,综合实力迅速壮大,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今年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我省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的单位。
大亚湾石化区取得的这一系列成绩,得益于该区一直以来坚守的绿色发展战略定力。
大亚湾石化区制定 “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抬高门槛精准招商,全力打造“优等生俱乐部”,推动园区实现链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截至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九成。石化区炼油、乙烯年生产能力分别达1200万吨和100万吨,而随着炼化二期投产,还将分别增至2200万吨和220万吨,届时炼化一体化规模将跃升至全国第一。
既要重视抓量的增长,更要重视抓质的提升。随着广东省唯一专门服务石化产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园)建成、广东省石化产业链中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国家千人计划化工(惠州大亚湾)研究院签约以及壳牌三大专有国际领先技术 (OMEGA、SMPO和多元醇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这一系列举措为大亚湾石化区注入强大的“创新因子”,企业研发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部分填补国内空白。
大亚湾石化区以国际一流化学工业园区为标杆,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率先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常态化“零容忍”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实行“控减补”综合施策抓环保,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净”循环利用,企业之间“隔墙供应”,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85%。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石化产业已经成为惠州的支柱产业,大亚湾石化区也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乃至全省实现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铸造“绿色引擎”助力创新发展
考察点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
推动创新要素高端高度高速聚集
数栋外墙蓝橙白三色相间的大楼矗立,修长挺拔的棕榈树一字排开,这里是正在加速创新要素聚集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走进创新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国字头”“省字号”研发机构。教育部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南方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这些研发机构聚集于此,让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作为潼湖生态智慧区引进研发机构的起步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通过边引聚、边建设、边进驻的方式,推动创新要素高端聚集、高度聚集、高速聚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创新园已吸引14家高端新型研发机构相继入驻,多名院士专家落户发展,成为我市重大创新平台之一。
举措成效
多个“巨无霸”项目陆续落地建设
“大创新快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创新是引领惠州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取得了较好成效。
潼湖生态智慧区是推动我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绿色引擎”。今年2月,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印发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明确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 “广东硅谷”。今年5月,省科技厅与市政府签约共建 “广东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将作为核心区为广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拥有面积达55平方公里的省内最大内陆淡水湿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智慧区突出生态、智慧两个关键词,规划为“双核、四圈层、五组团”(双核——— 生态核、智慧核;四圈层——— 潼湖生态圈、潼湖创新圈、潼湖服务圈、环潼湖产业联动圈;五组团——— 科教创新园、智能科技聚集园、创意与设计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中韩科技园)的空间发展格局。
园区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产业。从去年6月至今,在高标准规划与高效率运作的选商引智原则指导下,一个个喜讯从潼湖生态智慧区传来:地产巨头碧桂园投入不低于300亿元建创新小镇,世界互联网巨头思科打造潼湖科学城,世界级研发机构比利时
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设研究院,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设惠州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设国际教育科研基地……短短1年多时间,潼湖生态智慧区选商引智工作全面开花,多个“巨无霸”项目陆续落地建设。
据统计,截至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引进来自美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以及内地的各类项目32宗,协议投资金额达3000余亿元。而随着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顺利举办,还将有越来越多高校科技成果和研究院所陆续到来。
志之所向,一往无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成华南地区创新创业和投资新热土,一座生态与智慧并重的创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为惠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
关键词
高端产业集群
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考察点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预计明年5月试产
成百上千的工人挥汗如雨,塔式起重机、搅拌机、运输车等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开足马力……位于仲恺高新区的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该项目总投资额129亿元,占地面积131万平方米,包括可年产6000万片液晶面板模组的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以及年产3500万台智能显示终端的TCL多媒体智能显示终端项目两个子项目。项目整体建成和满产运营后,预计年产值可达近900亿元,并解决超20000人的就业问题。
“如今,每天都有1500多名工人和数百台机械奋战在工地上,项目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目前已完成结构工程进度约25%,预计一期项目明年5月实现试产。”项目负责人、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车汉澍介绍说。
举措成效
推动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上中下游全覆盖
能否拥有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的高端产业,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作为我市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微缩版,此前存在着“缺芯、少魂、没面子”的问题。所谓“缺芯”,就是缺少核心芯片;“少魂”就是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面子”就是没有面板。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紧紧围绕建
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齐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没面子”短板。截至目前,该区已引进展讯通信、佰维存储、万泽美浦森等芯片项目,SAP、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软件项目,信利AMOLED、旭硝子、TCL模组整机一体化等面板项目,打造了国内仅有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规模大、影响广、成熟度高、集聚效应强的优质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推动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上中下游”全覆盖。
高新区的创新尤其需要载体、抓手和投入。仲恺高新区以“恺炬创新行动”“恺旋人才计划”和“互联网+仲恺智造”为总抓手,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创新发展动力加速形成。目前,该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达10%,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比重达4.9%,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1.6%。
目前,仲恺高新区正紧跟全球产业发展动态,优化确立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主导的新“4+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谋划建设357创新产业带,首创“首席服务官(CSO)制度,出台实施《仲恺高新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修订)》等一大批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加快对标深圳,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仲恺高新区已逐步累积起雄厚的发展基础,创新能力厚积薄发,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并开始开花结果,逐渐步入发展红利释放期。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以绿色化引领城市提质更新
考察点市区金山湖公园
塑造城市亮丽名片让市民畅享绿色福利
漫步在规划面积达370多公顷的金山湖公园,人们或坐在廊桥赏鱼,或在园中小道闲庭信步,或登揽阁楼俯瞰,或在水岸花堤留影,或在半亭清莲池中回眸四望,怡人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金山湖公园既是惠州城市更新和提质的缩影,也是为市民提供绿色福利的重点民生工程。”据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金山湖原为西枝江环状老河道,河水黑臭,两岸遍布棚户区和城中村。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结合“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实施了“金山湖片区十大工程建设”,将金山湖打造成为集湖、林、路、桥、绿道、栈道、广场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园,成为惠州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举措成效
打造“一市六组团”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如同一个生命体,必须不断更新,才更有活力。近年来,我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绿色化引领城市扩容、提质、更新,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魅力日益凸显。2017年,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是广东省唯一“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城市扩容提质的进程中,惠州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一方面通过编制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对惠城老城片区、江北核心片区等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实施“面朝大海、南进西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推动城市从临湖、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城市定位和格局正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惠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13平方公里扩展到2016年的342.74平方公里,增加了约25倍,市区常住人口从约1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增加了25倍。
2016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形成“一市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三大城区组团优化发展,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城扩容提质,逐步形成“一市六组团、多节点”网络型城镇化发展的城市骨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关键一环。惠州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绿色生态福利。以试点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认真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出台《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编制 《惠州市区蓝线规划》《惠州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投入100亿元整治市区河涌和城市黑臭水体,投入100亿元整治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投入100亿元整治县、镇、村河涌污染,全面推行“河长制”、打造示范样板工程、加快建设治污设施。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市民出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在农村,惠州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开展美丽乡村 “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惠州,必将成为一座依山伴湖与拥江抱海浑然天成、都市繁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欧阳德辉 邱若蓉 张 斐 刘炜炜 魏怡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