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铺团
近日,深圳发布了年度重磅统计数据!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2017年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深圳2017年GDP达22438.3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GDP增长中的纳入GDP部分的R&D支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产值均对GDP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GDP超越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2.24万亿的GDP不仅甩开了广州GDP近1000亿,而且也首次超过香港的GDP水平。
香港2016年GDP为24891亿港元,2017年增速为3.7%,创下近年新高,但由于港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从0.8536下跌到0.8259,所以今年香港的人民币GDP名义增速会微乎其微。按照香港特区政府预测数据,对应的GDP约为人民币2.18万亿,已经明显低于深圳。
对比国内GDP领先的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1月中旬公布的2017年GDP分别为3.01万亿和2.8万亿,相比上海和北京的GDP数据,深圳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问城市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可能不少人都很难说清楚。其实,简单理解就4个字——“富可敌国”。根据华尔街见闻整理的数据,仅仅是2016年的GDP数据,深圳的经济体量便能和一个欧洲国家平起平坐!
更让深圳人沸腾的是,2017年深圳的GDP超过香港GDP,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的No1!
某种程度上说,计入研发支出对深圳GDP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了800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研发强度方面(研发投入/GDP),深圳达到了4.1%,仅次于北京。
深圳研发强在哪?
深圳研发强度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研发投入对城市之间的竞争影响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用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从研发投入总量来看,北京与上海这两大强一线城市2016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深圳则以800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第三位。从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看,北京以5.94%高居榜首,深圳以4.1%位居第二,上海以3.8%位居第三,京沪深是我国无论研发投入总量还是研发强度最牛的三大城市。从研发主体来看,北京和上海以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这部分国家投入占比较大,而深圳是以企业为研发的主体。
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富豪人数均超上海。北京看央企、上海看国企、深圳看民企,北京由于集中了最多的央企,总市值是超然存在的,沪深两个城市难以望其项背。一个城市公司的市值可以看作城市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是对一个城市未来的估值,2017年11月底在A股、H股和美股上市的深圳公司总市值达到了10.04万亿人民币,而上海为7.5万亿,这还没有计算深圳另一家未上市的巨无霸企业华为公司。《胡润百富榜2017》榜单显示,深圳以聚集了223位富豪排在企业家居住城市榜第二位,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173位)。当然用上市公司总市值比较,只能说明深圳本土培养的企业比较牛,但上海是多数世界500强进入中国的门户城市,由于众多的高端人才,消费能力也远超深圳,深圳虽然取得不小成绩,但距离京沪两个行政级别更高的老大哥们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北京上海人口40年来首次减少深圳却依然在大幅增加
这次深圳统计局的2017年数据中,更受关注的是人口数据,深圳官方常驻人口2017年大幅增加62万人,而同期北京和上海官方常驻人口40年来首次同时减少。
北京市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下降0.1%。
上海市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这是从1978年以来,上海第二次出现人口规模缩减,上一次为2015年,缩减了10.41万人,但在此后出现了反弹。
深圳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深圳常驻人口为1252.83万人,比2016年年底的1190.84万人,激增近了62万人。
当然,这一数据的背后还有深圳此前常驻人口数据被低估的问题,但不容否认的是,深圳目前的吸引力,真实的人口还在增长中,而北京和上海的出现了缓慢的减少。
深圳为什么会成功?
根本原因是深圳是中国所有城市中受传统束缚最小的城市,在这里,人最大的依仗是才能而不是关系,政府也甘于当配角,而不是处处插手,企业有最大的自由。深圳崛起的基础力量正是人和企业!深圳的人和企业有野心,有格局!深圳大企业的心理版图是世界而非一域!正是这种追求才让深圳不满足现状,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科技中心和世界著名科技之城!
2018年的深圳,是要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的一年。新一年,深圳只争朝夕创新局、改革开放再出发,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