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7年发表了演说,号召全世界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合作,用十年时间研制出艾滋病病毒疫苗。但截至2016年,估计全球累计约存活3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每天约有5700例新发感染者。已经过去了20年,艾滋病病毒依然困扰着人类。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征,英语: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综合征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经以下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人性医疗操作、纹身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预防HIV的感染是全球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理想的HIV疫苗应具备的特征:具备防止HIV由粘膜或肠外途径感染的能力;安全、稳定、危险性小;单一剂量就可达到很强的免疫效果;接种后多年内具有保护效应;价格低、适合发展中国家普及和推广;能抵抗不同的变异病毒株。疫苗的研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经过实验室阶段和临床试验的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包括研究免疫系统、病毒结构、机制、人口流行概况等,观察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效价等。提出详细的临床试验计划,如目标、剂量、试验对象等资料,在FDA批准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样本和试验方案有严格要求,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1987年开始,国际上就开始有了HIV候选疫苗,但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应用。主要是因为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很容易导致耐药,我们对HIV本身的特征也了解的有所欠缺。除了HIV本身的多样性外,还存在着早期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科研组织过于分散和缺乏合作等问题。要么研究资源过于分散,要么队伍低水平重复过多,要么试验规模过小。因而使研发有效的HIV疫苗仍然是人类当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