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81|回复: 0

媒体精选︱展评:深圳性,深圳模式的都市主义启示

780094007 发表于 2018-8-14 1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6月29日至8月15日,一场关于深圳的展览《深圳-ness:空间衍异》(SHENZHEN-ness: Space in Mutation)在德国柏林Aedes当代建筑论坛举行。在国际视野下聚焦了深圳,呈现深圳城市空间的生产逻辑演绎出的“深圳性”,以及些独特“深圳性”背后所预示的可能的空间未来和生活方式。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性范式,独一无二的深圳模式无疑取得了最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深圳从1980年建立特区,仅仅38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村”一跃成为拥有两千万人口,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模式无疑代表了中国最成功的现代化实践,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蓝图,更为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样本。
《深圳-ness:空间衍异》展览由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建人、主持建筑师刘珩担任策展人。刘珩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2004 年在广州南沙和香港创立了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 2009 年底又在深圳开设了工作室。美国留学归来后,平日工作在深圳,又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居住,不断游走在珠三角各城市,对珠三角区域的急速城市化感触极深,并一直参与着与之相关的建造实践。
展览通过五个案例和想象中的五个场景尝试呈现深圳城市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为其背后的“深圳性”进行画像,从而也将话题延展到对全球城市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下”与“未来”。
其中展览序言部分的五个案例(参展团队:中规院深圳分院城Plus + 言文设计)展示了五个深圳独特的空间原型:深港口岸、华强北、高新区、下沙和大芬村,切片般展示了深圳城市的经济模式和生产逻辑,以及生产关系和产品不断变化造成的城市空间衍化。
五个案例
深港口岸
深港口岸是深圳诞生的契机,呈现的是政治政策、基础设施等自上而下决策机制对城市空间产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曾经封闭的中国以深圳一系列口岸链接香港、进而链接外部世界。深圳自1978年起先后建立了六个口岸,2017年旅客过境数量达到2.41亿,每天过境旅客约有6百万。深港两地差异产生的流动性是驱动发展的引擎,口岸作为人员、商品和信息的窗口,塑造着深圳,改变着香港,也影响了中国。深圳在三十八年间人口由94000增长至今天的两千万,成为一座迅速建设而成,高接纳度的巨型到达城市和移民城市,密度、交互和多元是城市的基因。

<div class="J-article downloadBtn downloadBtn-pic"><div align=center class="pic-wrap"> xHpyfYNlnlbo46V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