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9|回复: 0

科普贴:关于同性恋与同性婚姻

chenynm 发表于 2018-8-25 0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y微博@刘夙
关于同性恋,国外的心理学家做了那么多实验,得出了不少结论,在此基础上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识,这些可靠的知识都应该积极地引介到中文世界。不然,每次公共讨论都只能重复一些低水平的小孩打架。
先说一个我认为最基本的共识:性别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要理解性别问题,必须先辨析如下概念:生理性别(sex)、社会性别(gender)、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和性取向认同(sexual orientation identity)。
生理性别好理解,就是染色体决定的、能够体现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别,它主要就只有两个值,男和女。
社会性别是文化层面的主动的性别认同——你自己认为你在这个社会中是男是女(还是其他某种性别)?
性取向是一个人能够被哪一种(或哪几种)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本能地、不由自主地吸引而唤起爱欲和性欲的特征。
性取向认同则是在爱欲和性欲吸引上对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取向的主动认同。(请注意它和性取向的区别!)
如果你连这个共识也不同意,认为什么社会性别、什么性取向认同都是西方文化的建构,那我不会浪费时间和你争论。
再说另外两个我认为也是很基本的共识,都来自美国心理学会(APA):第一,性取向虽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在一个人生命的早期(童年至青春期)就稳定下来了,APA认为对绝大多数成人(特别是男性)来说,性取向不可能改变。
第二,性取向是一个连续谱,表现为从极端的异性恋到不同程度的双性恋到极端的同性恋的连续过渡状况。
有了这些共识,我个人认为很多问题的答案已经比较清晰了。比如很多社会承认的主流性别都只有男和女两种。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成年人的性取向是个连续谱,但其主观的性取向认同却只能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坍缩”成两个离散的值——同性恋和异性恋。然而,作为成年人本能的性取向并不因为这种坍缩就改变其连续谱的本质,所以在特定情况下(比如被迫遭受矫正“性取向”的治疗),一些人的性取向认同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这并不表明他的性取向是流动的,恐怕只能说明他的性取向本来就允许他的性取向认同坍缩到另一个值。
同样,在性取向连续谱的背景作用下,一些有某些性取向认同的人,即使不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认同,也未必就会完全排斥发生另一种取向的关系。有些人动不动就担心“男同会把直男掰弯”,其实就算真发生了,也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情况不过是:直男本身一边保持异性性取向认同,一边不介意偶尔发生一下同性关系(是不是应该鼓吹这种“自由”当然可以讨论)。更不用说,有些所谓的“直男”本来就是弯的,只是之前隐瞒了真实的性取向认同,现在终于勇敢出柜了,或是没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同性性取向认同,在别人引导下才意识到了而已。当然,也有直男非常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同性关系,去骚扰这些直男的男同也很讨厌。(你们想@ 谁?)
而且,就算性取向认同可以改变,在不遭受外界强迫的情况下,在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改变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Mock & Eibach (2011)提供了一组经常被引用的数据。他们比较了2560名美国人在2001年和2011年的性取向认同,结果发现其中只有55人(略超过2%)改变了性取向认同,而且女性比男性略容易改变性取向认同。在男性中,2001年的1152名异性性取向认同者中只有9人变为同性或双性,只占不到千分之八(这还没有排除掉他们之前碍于压力隐瞒了自己真实性取向认同的可能性),而原来的21名同性性取向认同者中也只有2人变为异性或双性。我认为这充分说明,至少对成年男性来说,异性性取向认同和同性性取向认同都是很稳定的,根本就不应该夸大“直男被掰弯”的现象。
我还是去年那个意见:性取向以至性取向认同的稳定性,足以成为我们正视同性婚姻的理由。
既然通过心理学研究足以为同性恋和同性婚姻正名,就没有必要像@Ent_evo那篇文章那样,诉诸“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的自然主义论证。不过,起码果壳网这些朋友还是可以沟通的。像观察者网的余亮,在反驳Ent的时候拿出什么精神分析来说事,还把一些同性恋者与纳粹种族主义者相提并论,我只能说,和这种心智程序不同的人没法沟通,互相无视吧。
LES交友访问:woiles.com免费快速找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