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1|回复: 0

「人居揽胜」感受开放社区:广州中轴线上的六运小区

小李哥 发表于 2018-8-31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图 | 朱璟璐,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朱仙媛,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黄润杰,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
p6ql4vauAx3UyjT4.jpg ▲ “住改商”后活跃的街道街面

在广州最繁荣的时代新贵天河商圈,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六运小区”,但这并不曾妨碍在喧嚣闹市中,这个开放社区的“遗世而独立”。“无车化、住改商……”都是她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不可替代的标签。
走进社区,总能看见街心公园的休憩座椅上有几位广州地道的长辈。他们穿着当地人标准的白背心、手执大葵扇,坐在夏日炎炎的树荫底下透气闲话家常。说起来,他们也算是为数不多却依然住在这的原住民,见证了六运小区自建成后近三十年来的起伏跌宕。
应“运”而生的住宅街区

六运小区坐落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1987 年恰逢广州市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六运小区应“运”而生。三十年,“无车化、住改商、开放社区……”,六运小区历经变迁。

  • 蜕变:住宅小区出现繁华商业
六运小区最初是无任何商铺的纯住宅区,住宅建筑以九层为主。上世纪90 年代初,在住宅一层逐步出现了一些服务社区的便民小店。后来,天河城百货商场的开业,激活并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促使天河城对面的六运小区居民主动拆除小区围墙,发展餐饮业。这便是六运小区真正意义上“住改商”实践的源起。
后来,地铁一号线通车、周边多个大型商场与办公楼开业、BRT 开通等,促使更多的底层住户把其住房租作商用。尽管广州市政府在2000-2006 年期间对“住改商”模式的态度模棱两可,但政府还是依从于市场的需求再次修订政策,规定底层住宅在获得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后即可进行商业活动。
c5b6esOmbMX8e241.jpg ▲ 底层商业以零售、餐饮为主

比邻天河城、天环广场和正佳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六运小区提供了有别于它们的一种“逛街”式休闲购物模式。如今,9 层高的楼宇底层聚集了小酒吧、日料店、私房菜馆、独立设计师品牌店,即便黄昏之后依然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 契机:步行友好的开放社区
2010 年,广州成为亚运会主办城市,而六运小区作为新城市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被选中改造升级成一个完全开放、步行友好、商住混合的多功能区域。承借广州亚运会基础项目建设的东风,小区及周边进行了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小区步行化、重新设计景观和建筑立面、建造路外停车库、施划路内咪表停车泊位等的一系列项目,提升了小区的吸引力和魅力。
w2B8yBI5Y5577g88.jpg ▲ 社区内部公共空间

具体到无车化、步行友好环境的建设而言,六运小区周边500m 步行范围覆盖了5 座地铁站、2 座BRT 站和30 余个普通公交站点,提供了安全、便捷和多元的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满足了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小区建筑多以九层为主,且公共空间较小,以小尺度街区为主导的通行环境限定了机动车的活动空间。小区外围机动车道不连续、转弯半径小,限制了汽车的活动范围。并且,对小区内停车泊位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措施抑制机动化出行,同时小区周边提供丰富的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六运小区实现了无车化、步行友好的交通出行供给侧改革。
六运小区亚运整饰项目的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当年中央大街还是机动车道时,被违章停车和小摊贩占据、小汽车乱停放、步行道窄的照片。看到这些照片,很难将其与目前完全步行化的和谐小区环境联想到一起。
更进一步,对小区内停车泊位的控制,使街区内部有更多的步行与绿化空间,营造出绿树成荫的花园式开放社区。在寸土寸金的天河商圈,这一抹绿荫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茶余饭后漫步、休闲的场所,更成为商业区的一处美好景致。
开放街区的成功探索

2016 年2 月,国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逐步开放小区大院内部道路”的内容尤为受到热议,而六运小区被作为相关案例也再一次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眼球,其中还夹带着不少误解。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我们实际调研和走访了社区不同使用群体,他们的想法、体验和数据恰好能对开放式社区的利弊做出很好的说明。

  • 创业者的筑梦起点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两处地方,或许有些狭小,或许有些混乱,却聚集着很多青年人,守护着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悉心经营。在广州,六运小区曾经就是这样的存在。最初的“住改商”,让这里开始有了经营者的身影,而开放社区的探索,则使小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小资情调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了诸多创业者筑梦的起点。
▲ 中央大街亚运整饰前(上图)后(下图)对比图
SXx1fFgKvF1g13Xg.jpg ▲ 中央大街亚运整饰前(上图)后(下图)对比图

l3gY5ypz33hGZ379.jpg ▲ 中央大街亚运整饰前(上图)后(下图)对比图

社区开放,并不是开放给机动车,而更多的应该是针对非机动化交通的公共化,也就是开放给行人和非机动车,从而增强片区内部以及周边的可达性,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社区开放给行人,为住改商的底层商业带来人流量,拓展不同种类的服务商机,从而促进社区的商业发展。
kg1hZMMLwrlVvM0v.jpg ▲ 自行车、步行友好的共享空间

在广州玩摄影多年的发烧友,对“青年影像GZNOW”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里的老板有个极具广州风味的名字——饭煲。他表示当初选择六运小区,首当其冲地是看上了周边有地铁,交通便利之余,小资文艺范十足。当年的六运小区可算是为这个新生儿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襁褓。
在房租高昂的广州黄金地段,六运小区为一群像“饭煲”一样的年轻人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襁褓”,给了他们筑梦的起点。

  • 居民的宜居家园
开放社区还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尽管有媒体报道,居民投诉“住改商”带来噪音,导致他们夜不安眠。但据我们统计,小区底层商铺有可能造成夜间噪音的餐饮、娱乐业所占比例并不高,容易产生噪音的咖啡厅和日本料理店等多集中在小区外围及中部体育西横街两侧,其他诸如日用品店、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业态,为居民生活带来的更多是便利。在整个片区步行就可以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对于备受拥堵困扰的广州来说无疑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交通出行,对于个人而言更是节省时间、金钱和体力。
h1FbT7KmeLiM91Pz.jpg ▲ 六运小区商业分布图

建设开放社区,六运的第二个举措就是要协调小区的开放性和安全性问题。在开放小区的探索中,临近城市香港的经验为六运小区提供了借鉴。在香港,像黄埔花园那种采用独栋门禁运营与管理模式的开放社区并不鲜见。这些小区通过全面或限时开放,更好地为内部居民和访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
社区开放后,小尺度的街区和各种小店铺,营造了热闹且安全的环境,既增进了生活中人与人相互见面、增进情感的机会,又实现了7×24 小时全天候“街道眼”,增强了街道安全感。此外,据街道办介绍,自2014 年11 月以来,为响应广州市提出的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要求,除了过往全天候的监控摄像头以及便衣民警巡逻等软性管理手段外,还清理了小区的流动摊贩,大大减少了小区的犯罪率和居民对小区环境的抱怨。
whvSTHy1YH9yvQQ8.jpg ▲ 底层商铺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如此一来,相比于封闭小区那一圈圈生硬的物理隔离,六运小区开放社区的建设不仅为居民营造了更便利、更有活力的环境,也为居民带来了更安全的家园。
长路漫漫:宜居宜商的未来之路

历经风雨三十载,六运小区作为一个开放式、非机动化、商住混合社区,其优势不言而喻。而正如大部分城市社区一样,这里也有改革的阵痛,诸多负面问题的滋生正在阻碍着小区的未来发展。

  • 管理问题
现在的六运小区内部基本是行人和自行车友好共享的空间,但近来随着共享单车指数级爆炸增长,加之不少居民和访客骑行单车随意停放,影响了小区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另外,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居民、附近上班族和游客都一致称赞无车的环境更安全,餐饮等服务无需受路边临时停车的影响,甚至希望进一步扩大步行空间。然而,我们也发现,仅一街之隔的体育西路小学门前的一段无车街道,本应该为周边步行上下学的孩子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环境,却因开车接送学生家长的请求而拆卸了进出口的护柱,导致大量的违停车辆长时间占据人行道。
Mjj1qUjVBnlnr0Sz.jpg ▲ 违章停车占用人行道空间、破坏隔离护柱

因此,虽然六运小区的非机动化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肯定和认可,但后期更需要持续的维护和执法管理。

  • 噪音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商铺的进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流量,时常有居民投诉“住改商”带来的噪音问题。但据我们了解,小区底层商铺的经营不仅对居民的影响较小,还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那么这些噪音从何而来呢?据反映,真正导致居民们反感的是不间断的装修。高峰时期甚至连续两三个月都有商铺轮番进出场及再装修,严重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因六运小区商业门槛较低,所以未经慎重调研就贸然投资进场创业的商客们占有一定比例。他们中又有不少因租金负担、经营不善、见效慢等原因,草草关门或转让。高流转率带来了装修噪音和异味、堆砌余料、垃圾等问题。
上述单车停放混乱、拆卸步行进出口护柱导致步行道被占,以及装修噪音等问题的缓解和解决,需要出台管理办法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我们期待,随着开放社区营建的进一步成熟,这些问题能够随着管理办法和措施的推出而尽快消失。
结语

在繁华的一线城市广州,六运小区宛若一条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卷轴,印载了广州近三十年来的变化。作为开放小区的实践案例,六运小区或许不是最成功的,但她的每一步探索与尝试都在寻着自己的脉搏,用自身的经验为“开放街区”正名,成为社区和城市革新的楷模。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17年 第 3 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