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藏精,精遗而不藏,这当然是肾病。遗精这种肾病,有虚证、实证之不同。有有梦、无梦之区别。如有梦而遗,称为梦遗;如无梦而遗,甚至是清醒时精液因欲念一动而流出叫做滑精。相比较而言,有梦者较轻,无梦者为重,醒时滑脱,自然是更重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瑞照了风月宝镜之后,看到凤姐在镜中向他招手,欲念一动,肾关不固,精液流泄,元气随脱,一丝如缕,不久就一命呜呼,魂归黄泉了。从这情节,就可知醒时精滑不禁是重的了。但有人看了此类小说,受了“精为人身大宝”等论说之影响,一旦发现遗精,就视为疾病,甚至连生理与病理都往往混淆了。这是在谈遗精症治之前所必须搞清楚的。
在人的一生中,肾气有一个渐趋旺盛随后渐趋衰退的过程。在肾气旺盛之后,肾所藏之精,就会“满则溢”。成年男子,未婚之前,或婚后长期独居,难免会“满则溢”而遗精,这种遗精,不论有梦无梦,均非病理现象,不但不需紧张,而且无须治疗。这种生理性遗精,只要正确认识,决不会引起任何的不适。但如果遗精频繁,间隔时间很短,且有头昏、腰酸、乏力、耳鸣、精神不振等肾虚现象出现,则应作病理性者论。
病理性者,以分清虚、实为关键。从多数患者心态来看,因怕遗精致虚,对肾虚遗精往往十分重视,医者亦往往迎合患者畏虚喜补心态而予以补肾固涩。值得指出的是:补肾固涩,虽是治遗精之一法,但从临床实际来看,有许多频繁的遗精,都不是肾虚精关不固所引起。有的遗精患者,心神不宁,睡寐不安,梦多纷扰,时因性梦而遗,平时阴茎易举,口干苔黄,五心烦热,舌红腰酸,虽有阴虚之一面,实主要是相火妄动,扰动精室而致遗,这时就不可用补涩之法,而应用清滋法,如知柏地黄丸。有的遗精患者,有时梦遗,无梦亦遗,小便后挟有精丝,大便后尿道流出白浊,小腹作胀,会阴不适,或并有尿急尿频等症状,此类患者因湿热下注者居多,不可用补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