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3|回复: 0

碑帖大观之 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忆小学 发表于 2017-10-13 18: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b8cRCECsbj6Bxxn.jpg
蘇軾五十九歲在被貶途中所寫的這幅《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是蘇東坡傳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作品。《三希堂法帖》第十一冊所刻蘇軾“二賦”,此件即是勒石原本,珍貴非凡,被譽為蘇軾遺墨之冠,是其晚年的書法佳作。該卷白麻紙本,紙精墨妙,用行書寫成,字大如銅錢,共寫七十七行,其中《洞庭春色賦》三十二行,《中山松醪賦》三十五行,自記十行,行八、九、十字不等,全文共六百七十余言。全卷體勢扁方,用筆厚重勁健,精氣內含。轉換提縱,波磔俊發,瀟灑秀逸,緊穩虛靈,天真爛漫。蘇東坡曾自謂:“余書如綿裹鐵。”“二賦”書法正是如此。此時的蘇軾筆墨更為碩健,結字極緊,意態閑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研秀。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乾隆皇帝曾評:“精氣盤郁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覯”。明代書法家黃蒙跋雲:“右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如良金美玉,愚夫愚婦皆知為至寶。”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雲:“此跡不惟以古雅勝,且姿態百出,而結構謹密,無一筆失操縱,當是眉山最上乘。觀者毋以墨豬跡之可也。”。明末清初書畫家、鑒賞家張孝思雲:“此二賦,經營下筆,結構嚴整。郁屈瑰麗之氣,回翔頓挫之姿,真如獅蹲虎踞。余所見坡翁跡甚眾,惟此誠稱甲觀。”諸家評騭至為允當,可作我們鑒賞此幅長卷的指南。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右(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TnDinh55v64P86nj.jpg
F5555EXZzE6LENZP.jpg
cQupfDFSahfF8QhK.jpg
【局部欣賞】 HF55s5i5p0QD55dy.jpg
qFxA8wcaxczJW0SN.jpg
RE88Rx1ZXgTxtR88.jpg
L077d7H7oFrsZ2FD.jpg
flYBotValMr5rtEv.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