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6|回复: 0

从异性恋看同性恋

小懒虫 发表于 2017-11-8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一个月前,浅读了李银河老师的《同性恋亚文化》,今天来说一说。
Ix2QhJcfWya77232.jpg
“虽然社会上的多数人对他们视而不见,
但他们的世界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f3R8KZw49ykVwI9t.jpg
和想象不同,老师相当聪明的用白话的不能更白话的语言做同性恋学术研究,以求最大可能做到通俗。你甚至可以把这本书看做是同性恋科普用书,可读性与深度兼具,四两拨千斤的勾画出那群披着隐形衣行走在社会中的同性恋者。
老师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让我惊讶的是在80年代,同性恋群体基数已经如此之大,通过他们的描述,出于猎奇心理的阅读最后却好像是看了一部爱情经历合辑。噢,如果没有这层“同性恋”标签的闪光灯的照射,他们和我们也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嘛:甜蜜的恋爱、疯狂的性、背叛与外遇,多么老套的情节。又有些不同,忍耐乃至麻木的同妻,多是发生在厕所与澡堂的性场所,来自异性恋者“生殖”功用的性与同性恋者“享乐”目的的性观念的碰撞...那个看似边缘的群体的生活,最终却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书中引用了多位同性恋者的自述,还有他们写给心上人的情书,我被打动了。这种打动毫不掺杂“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维度,单纯为真诚且炙热的感情而动,可能是厌倦了如今戏谑为主的表达氛围吧。最近听歌也爱八九十年代的,还一天两根的吃着以前打死不吃的甜玉米,看来等个月圆之日我就要变身了。
啊呜~
虚无主义者最后引用一段:
“文化这个东西实在是个怪物,它有时站在科学的一面,有时又站在反科学的一面,总之,它具有社会属性,随着社会中人的意向而变。文化就像一只蝙蝠,给一部分人来带福音的同时,也给另一部分人带去祸患。”
CNZ8024HzNqYy09G.jpg
科学告诉我们“同性恋”不是病症,但文化沉淀的结果默认了它的“地下”属性,登不上台面,晒不到阳光。
我有时觉得生活中根本没有严肃的事,所有的严肃都是人为强加的色彩,万事皆碰巧。你说这主流的异性恋取向,也不定是碰巧什么契机下发展的结果。是不是“同性恋”与“异性恋”两个仙女在神面前吵架谁得宠,“异性恋”以死相逼,“同性恋”本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退了一步,结果退这一步,再也没能见到神一面。
“异性恋”也真够泼辣的。
试想一下:同性恋是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取向,异性恋是灰色地带,真不知道我有没有勇气为男人剑走偏锋。
这样说来,被运命宠爱的“异性恋”似乎没有冷宫里那位“同性恋”有勇气哦。
我是在校图书馆里看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版,书籍相当破旧了,有不少阅读的痕迹,银河老师应该会开心,多一次阅读就可能多一份理解。
ps:如果我是性少数群体,可能会恨死苏北先生这类打着同性恋的名声消费LGTB群体的营销号。本身促进社会对“我们”的接纳与理解已经任重道远,他们哗众取宠的行为作风更是给这个群体的抹黑。就像是那些社会捐款中的诈捐者,没有尊严的吃着带血的馒头。
2ps:对了,听说十一月一日之后微信将限制用户更换头像的次数,一年最多5次(?),fine,这下盆友们年恋爱max次数可以预估了。万一年初碰到个能作的可爱对象先给你换个4次,好了,接下来就凑合着过吧。
3ps:《天才枪手》超级好看,只不过看得我很生气,为什么非要从良,这个转变已经打破了影片的节奏,变得很勉强...讨厌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