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1|回复: 0

同性暧昧最早的记载,看看古时同性的暧昧

小懒虫 发表于 2017-11-13 0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性恋对普通人来说无法理解,那同性恋是近代才产生的嘛?看看古代诗词的描写带你宁略下古时的同性恋
guLQb0u2800J0jmI.jpg
《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同性恋情的诗歌。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告白,也伴随着电影《夜宴》的改编而广为人知。子皙明白歌意之后大为感动,当场深情拥抱这位年轻船夫,并且将自己的锦被披在他的身上云云。
船夫以一届平民,甚至可能身份更为卑微的贱民,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因一首歌与贵族交欢尽意,而描写这样一个故事的《越人歌》穿越数千年传唱至今,可见社会对同性恋情的暧昧态度。
cQwoOV79xwww4PeW.jpg
但越人的境遇毕竟不是每个同性恋都能遇到的。在通信技术发达的当下,同性恋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结交“志同道合”的伴侣;但在信息相对匮乏、同性恋依然是非主流的年代,古人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伴侣呢?现存的古代文学作品就如同被冻结在琥珀中的昆虫,通过对这些“昆虫”的分析和观察,就大致可以了解,古代的同志想要找对象,跟自己的身份、地位、从事职业有极大的关系。
明王骥德杂剧《男王后》,就是基于陈文帝与韩子高恋情的历史记载创作的。《陈书?韩子高转》记载:“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我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与历史记载不同的是,杂剧《男王后》中塑造的韩子高一改陈文帝左膀右臂的青年将帅形象,而是以一身裙钗示人,并增添不少韩子高与陈文帝的同性情爱剧情,塑造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男王后”,令人印象深刻。
ay61WAytX7kOlaz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